最近,有记者卧底星巴克门店调查发现,这个给出过“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承诺,曾被誉为食品界“安全天花板”的品牌存在诸多卫生隐患:
- 过期前10分钟换标签,店内一天出现4种过期食材;
- 规定当天报废的糕点,次日又上架售卖;
- 抹茶液、巧克力液过期后,仍被加工成饮品售出;
- 用吧台毛巾擦垃圾桶,提前处理问题食材应付检查。
使用过期食材的星巴克
12月13日早上十一点过,星巴克首次回应此次事件,表示:已经关注到有关无锡星巴克两家门店的报道,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品牌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涉事的两家门店,并启动深入调查。
同天晚上,星巴克再度回应称“媒体报道的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对此,我们向所有星巴克顾客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算是承认了相关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行为。
一杯咖啡,一块小蛋糕,动辄就是三四十元,星巴克家产品属实算不上多划算、性价比多高。
我们都知道,愿意去星巴克消费的顾客,看中的不光是咖啡产品本身,还在意用餐环境,在意品牌故事,在意服务态度。
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实际上是:在大家的固有认知里,对于三四十元一杯的咖啡来说,“好吃”“卫生”“安全”是理所应当的。
在此基础上,增添一些附加卖点,才更有竞争优势。
只是没想到,星巴克这次连基础分都丢了。
光道歉是不够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品牌们似乎总是在道歉。
使用过期食材,对不起。
厨房有老鼠,对不起。
广告内容低俗,对不起
“致以诚挚歉意”已经跻身品牌公关高频使用词汇行列。
诚然,互联网的悠悠之口,让道歉成为品牌在遭遇危机公关时不得不进行的操作。
因为如果犯了错迟迟不表态、不致歉,品牌就会在原有的“错误”基础上,再被贴上诸如傲慢的标签。
但,只道歉就够了吗?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很多品牌在被爆出卫生问题后不光会道歉,还会列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星巴克在此致歉声明中就提到了其采取的系列行动。
比如对中国内地所有的星巴克门店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比如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
比如强化食品安全问题的伙伴内部举报通道;
比如积极探索更多技术手段,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干扰,争取从源头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保证得挺全面周到。
可这一系列“亡羊补牢”般的行为,更多还是在表达歉意,是让“致歉”落到实处、更具有说服力的操作。
而且,这些“保证”最终能不能真真切切推行下去,推行下去之后可不可以确保品牌不再犯类似错误,目前来说恐怕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只有在被发现漏洞之前,主动自查,及时纠正,才算是有诚意的行动。
真心希望食品企业能守好安全底线,不要总是“道歉”和“保证”。
比起“下次不再犯”,品牌君更愿意看到“永远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