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面对网络舆情如何处理?(九个方面是工作管理)

面对网络舆情如何处理?(九个方面是工作管理)

网络舆情是网民在网上言论的集中表达,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定民意,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折射出部分干部的基本素质与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治理状况,是政府和网络之间的一个民意通道。

看待网络舆情,我们不要戴上哈哈镜(看到扭曲的东西,不是舆情当舆情,亦或是舆情而不当舆情)、放大镜(把舆情放大化),不要戴上望远镜(担心舆情牵涉到自己,或对舆情存在瞭望的心态)、显微镜(没有舆情找舆情,担心发生舆情),也不要戴上太阳镜(把舆情看得变色变质)、潜水镜(看不清舆情的本质);要戴上平面镜(看到真相、理性对待舆情),更要戴上多棱镜(多视角、多学科研判舆情)+广角镜(全面、更大范围地看待舆情),更高的境界是戴上透视镜(直接看穿舆情的本质,精准应对、科学引导,占领主动权和制高点),这当然考验我们的眼力,也检验我们的能力,更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淀和专业训练。

中央政法委提出了“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的“三同步”原则,这是舆情处置的经验总结和基本遵循。结合多年来舆情研判和处置经验,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中,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预警、研判、处置、引导、管理、提升、沟通、守底、担责”。

 

预警。提前科学的预警,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同质同类网络舆情在朔发生的概率。网信部门可将监测中发现的发生在全国范围内较大的网络舆情,就其形成机制、发展脉络、处置情况分批次通报相关部门,如将“诸暨法院判一份判决书出现100多处错误”转发法院等部门,相关部门也要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相应安排,加强防范。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关键节点,提前研判预判可能引发的网络舆情的重要领域、重要时间节点,做好提醒告知工作,如开学季、供暖季、重大活动期间等。

 

研判。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重要网络舆情发生后,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由涉事部门分管领导、专业人员、网信干部组成工作专班,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充分而精准的“解剖麻雀”,在此基础上,拿出科学应对举措,经更高层面的领导在更高站位的条件下再分析研判、审核把关,还原事情真相,给网民一个客观公正温热的交待。当然,发布一些政务信息时,也要进行充分评估,防止发布不当引发网络舆情,造成工作被动。

 

处置。可分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一删了之”。情况属实的,涉事部门要做好线下处置工作,有关领导要深入了解情况,一些能及时解决的现场办公,马上办,如红绿灯、井盖等小问题;一些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逐步推进,如农民工欠薪、物业管理等问题;工作越细致、越接地气,网络舆情越少,也越能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情况不实的,特别是对造谣生事的,网信、公安部门要加大整治打击力度,形成强有力震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最大限度挤压虚假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间。

 

引导。发生重要网络舆情,要充分研判,坚持“回应属常态,不回应属例外”的原则,在不引发次生舆情的前提下,积极客观回应各方关切。要提升舆论引导的质效,学习“四川会理悬浮照事件”处置成功经验,走出舆论洼地,占领舆论高地,不可就事论事、就舆情谈舆情,要把处置舆情与联系民心、了解民情、解决民困紧密结合起来,处置一件舆情,赢得一点民心,营造一方环境。就拿网络评论来讲,一条优质的评论,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需要实践,需要能力,需要智慧,也是我们在舆情引导上的短板。

管理。自媒体也是自己的孩子,其活动要规范在网络法律法规规定条件下,特别是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两个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对于较大的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属新闻类的自媒体严禁发布、转载、传播。探索建立自媒体黑白名单制度,适当扶持白名单,发挥他们正向宣传作用。重点关注黑名单,实行黑名单淘汰制度,发布信息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给予约谈、禁言,直至封号处理。

提升。重点加强机关干部的教育培训,推动机关干部“过了互联网这一关”,减少干部这个关注度高的群体引发的网络舆情,增强干部能力,提升干部形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同时,要加强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培养大家的“良心、慧眼、巧手”,多发正能量,识别虚假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沟通。要加强与主流媒体、重要平台和网络大V的沟通对接。要花大力气,静下心来,推出和推荐一批接地气、暖民心、进人心的网络拳头产品,营造良好的营商网络环境。特别是在关键重要节点,要有主流媒体撑腰发声,以正压邪、一锤定音。

守底。凡涉及或可能造成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如攻击党和政府、发表不当言论的要坚决防范、遏制、打击。做到发现早、出手快、打击精准,决不容忍在出现和形成网络意识形态漩涡,不断推动形成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各方协同、全民共防的社会局面。

 

担责。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的班子成员是直接责任人,参与决策和工作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领导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了解所分管领域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状况,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点要抓好人员思想动态、网络活动情况。每名干部、每个党员、全体网民都要主动要求自己,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网络责任,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
    17727463041
  • 刘R

深圳市瑞萦传媒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73430号